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解讀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17年版)
教育部今天發(fā)布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14門課程標準(2017年版)。新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進一步強化了學科的育人功能,體現了鮮明的育人導向,思想性、科學性、時代性、整體性等明顯增強。新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有何新亮點?新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如何加強與高考綜合改革銜接?
教育部今天發(fā)布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14門課程標準(2017年版)。新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進一步強化了學科的育人功能,體現了鮮明的育人導向,思想性、科學性、時代性、整體性等明顯增強。新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有何新亮點?新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如何加強與高考綜合改革銜接?
多學科增加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內容
加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是此次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修訂的一大重點。其中,語文課程標準最突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內容貫穿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各個部分,內容更全、分量更多、要求更高。
例如,在“課內外讀物建議”部分,除保留原有《論語》《孟子》《莊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記》等文化經典著作,要求學生廣泛閱讀各類古詩文,覆蓋先秦到清末各個時期。明確規(guī)定“課內閱讀篇目中,中國古代優(yōu)秀作品應占1/2”?! ?/span>
同時,語文新課程標準還設置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學習專題,進行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典作品深入學習研討。將原標準“誦讀篇目的建議”改為“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推薦篇目數量也從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學習要求?! ?/span>
此外,美術、音樂、體育與健康、數學等課程標準都增加了有關傳統(tǒng)文化教育內容。如美術課程標準增設“中國書畫”,內容涉及中國傳統(tǒng)繪畫、書法、篆刻等經典作品欣賞及傳統(tǒng)畫論,促進學生堅守中國文化立場,增強文化自信?! ?/span>
加強革命傳統(tǒng)教育也是本次課程修訂的另一大重點。語文新課程標準在革命傳統(tǒng)教育方面做到全面加強與專題學習相結合,在將革命傳統(tǒng)教育內容要求貫穿在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各部分的同時,還設立專門的“革命傳統(tǒng)作品”專題,集中學習研討?! ?/span>
語文新課程標準將廣泛閱讀與深入精讀相結合,要求學生在課內外廣泛閱讀革命先輩的名篇詩作,闡發(fā)革命精神的優(yōu)秀論文與雜文,以及關于革命傳統(tǒng)的新聞、通訊、演講、述評等,課內外讀物推薦篇目涉及毛澤東詩詞,以及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艾青、臧克家、賀敬之、郭小川、周立波等一批作家反映革命傳統(tǒng)的作品,讓學生充分體會崇高的革命情懷。
此外,歷史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學生系統(tǒng)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歷程,“認識并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并增設“老兵的故事”主題活動,讓學生感悟在歷史大背景下普通人物的所思所為,體會革命軍人崇高的精神境界。
為不同發(fā)展方向的學生提供有選擇的課程
2012年前后,對中國普通高中的功能定位,輿論曾經掀起過一場討論,當時有一種觀點認為,高中是大學升學的預備教育。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湛至今對那場討論記憶猶新?! ?/span>
王湛說:“針對長期以來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新修訂的課程方案強調,普通高中教育不只是為上大學做準備,還要為學生適應社會生活和職業(yè)發(fā)展做準備,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課程方案不能跟著考試走,要跟著育人走。”王湛說。新課程方案進一步優(yōu)化了課程結構??紤]到高中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及升學考試要求,在保證共同基礎的前提下,適當增加了課程的選擇性,為不同發(fā)展方向的學生提供有選擇的課程?! ?/span>
這樣的變化包括,一是保留原有學習科目,在英語、日語、俄語的基礎上,增加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二是將課程類別調整為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 ?/span>
“必修課程全修全考,選擇性必修課程選修選考。選修課程,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修習,可以學而不考或者學而備考,為學生就業(yè)和高校自主招生錄取提供參考。”王湛說。
記者了解到,新課程方案與大學專業(yè)、現實生活、職業(yè)教育的關聯顯著增加,如設計了5類選修課程與大學專業(yè)對接,滿足學生在理工、經濟、人文、藝術等方面繼續(xù)深造的需要;通用技術“技術與職業(yè)”的課程內容也打破了普通教育與職業(yè)教育的藩籬?! ?/span>
“以前是以知識點學習為導向,現在是凝練學科核心素養(yǎng)。”王湛說。此外,新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首次凝練了學科核心素養(yǎng),并圍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精選、重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提出考試評價的建議?! ?/span>
王湛舉例說:“如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突出強調通過學習、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價值觀,樹立對國家的高度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使命感和追求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情感。”
與高考綜合改革無縫銜接
當前,國家正在大力推進高考綜合改革,新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是如何加強與高考綜合改革銜接的?教育部部長助理、教材局局長鄭富芝介紹,對人才培養(yǎng)而言,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是基本依據,考試招生是重要導向,要把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統(tǒng)籌兼顧,有效聯動,形成合力。
新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在教考關系、考試命題、課程實施方面與高考綜合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據了解,這次修訂工作,課程專家與考試評價專家共同參與,一起修訂,確保兩者的銜接?! ?/span>
鄭富芝說,要把高中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協調好,一方面要發(fā)揮好課程在人才培養(yǎng)和選拔中的統(tǒng)領作用,特別是強化考試內容與高中課程的關聯性,保證教、考、評一致性;另一方面要有效發(fā)揮高考改革對高中課程改革的正確導向作用,如推動綜合素質評價在高校招生錄取中的使用,促使高中教育更加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等?! ?/span>
作為本次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修訂一大亮點,各學科增加了“學業(yè)質量”部分,明確學生完成本學科學習內容后,學科核心素養(yǎng)達到的等級水平,提出學業(yè)質量標準。王湛說:“學業(yè)質量標準把學業(yè)質量劃分為不同水平,幫助教師更好地把握教學要求,因材施教,更加關注育人目標的有效落實。同時,學業(yè)質量要求的提出也為階段性評價、學業(yè)水平考試和升學考試命題提供了重要依據,促進教、學、考有機銜接,形成育人合力。”
同時,每一個學科課程標準的主題內容均由“內容要求”“教學提示”“學業(yè)要求”等部分組成,依據學業(yè)質量要求細化了評價目標,大部分學科還增加了教學和評價案例,強化了對教材編寫、教學實施、考試評價的具體指導,幫助教師準確理解和把握課程標準的要義,增強指導性和可操作性。(本報記者 劉博智)